我想來介紹一個初見時充滿疑惑感的作品
它不在展區,而是在販賣區,是某協會招覽會員的攤位,小小三面牆,中間擺了一張桌子,兩位輪班的拼布人坐在椅子上,正在琢磨堆疊在桌上的碎布片,似乎想就此拼接出好看的組合.
初見時略略有點像夜色低垂中探視古廟的感覺,怎麼充滿神祕感,有點恐怖耶~
其他的作品尺寸都不大,皆可平視看待欣賞,唯有這些鞋(腳?)讓我很好奇,想更深入理解,想明白它要講什麼.
原本坐在桌邊的老太太走向我,把其中一隻翻開來讓我看到內裡.
原來,這些像鞋子又像腳的物件,裡面都是紙糊成的鞋型.
老太太很熱情的解說:你看,是紙做的模型,自己就可以在家裡做出來,想要做什麼尺寸都沒問題,上面貼的都是碎布,任何剩布都可以用膠貼上去,非常簡單,卻又變化無窮....
掛在作品上的鞋面,看得出材料完全不受限,有蕾絲,有古布,有絲,有麻......這是碎布再利用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我仔細讀了右邊的說明文,那是一份手寫的紙片
標題是: ロックダウン
lock dowan,意思是在疫情隔離時做出來的作品嗎?我沒有問,
作者是 中村博子老師 旁邊還附上照片,像位親切的奶奶
尺寸為200*113公分
說明文中寫到,她從鞋櫃中拿出硬紙鞋型,很簡單,很輕巧,好像什麼都可以做似的.
我想她的意思是,充滿各種可能性.
這些不同色彩的碎布,有些是聖誕節或新年剩下的,有些是做小孩東西或是工作坊之後留下來的.
她利用不同尺寸的紙鞋型貼上碎布料,到底做了多少隻鞋子呢?還可以一直做下去吧!在疫情高漲的自肅宅在家的時間,做出一隻又一隻鞋...我邊想像著老太太開心裁著布,兩兩比劃搭配,上膠,等著它乾,然後再度把手伸向不同的碎布中,持續找出相搭配的另一塊布.
光做出鞋是沒辦法變成作品的,必需花腦筋組合起來,這才是壁飾藝術表現所在.
底布右下角繡上完成日期及姓名的英文字縮寫,是最近才完成的作品
如果有機會,我很想親自問問她是怎麼構思組合的格局.
我想到很多時候,會有學生或是朋友說---我看不懂.
看不懂這個壁飾,看不懂一幅畫,看不懂一支舞,看不明白一部影片...
也許大家都把"看懂"想得太重要了,其實沒有必要看懂,沒有必要說明白
可以說的都只是表面,
看懂的可以不喜歡,因為不是我的菜,
看不懂的可以愛,愛不用理由
大家在看一個經典pattern時,不會說我看不懂,因為pattern不用看懂,沒有懂或不懂的壓力.
大家在看一幅由照片做成的壁飾時,也不會有懂不懂的問題,我較常聽到的是---好像真的哦~~(這是讚美嗎 ?)
創作的過程就連自己也說不清,是自己在創作?還是東西藉著我的手產生出來?
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說明引領觀者進入作品的世界,卻沒有權力叫觀者一定得順著自己的思路,所謂作品完成時,作者已死.
引領觀者的思路就是文本,寫出來的叫做說明文,參加競賽時也會被要求寫上設計概念,評審會希望順著你的思路理解作品.
我在這幅"隔離"之前經歷了理解與體會的過程,從疑惑到了然於心,這才想介紹給更多人欣賞.
雖然是具象的元素卻以抽像的手法表達出隔離這段期間歲月的痕跡,做著這些鞋的中村老師,想必邊回憶邊建構出這一切.
你在隔離期間做了什麼事情呢?
我想到我也做了一幅"只有3/4病毒“的大壁飾,跟著展覽走過許多地方,期待有更多人看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