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the taipei cit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the taipei cit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專輯記錄與參賽經驗分享

原2013.04.14文
 

 
 

 
 

 
 


正在想該給博物館發封信,問問到底會不會送一本,還好我動作慢,專輯終於到達我的手上.
這是2013年美國拼布博物館為本次展覽特別編輯的專刊,13位入選者都會有詳細的專文介紹.
在此我也把這次競賽的經過稍做記錄,若是有人想到參與,至少心裡有個底.
"New quilt from an old favorite"是美國拼布博物館例行性的競賽,題目在前一年就會公佈,截止日期也會預先公告.
參與者得付審查費,就如同所有的拼布展競賽項目一樣.
當你得到入選資格時,博物館會寄通知信,拼布作品必需於規定時間內寄達.跟別的比賽比較不同的是,入選者郵寄費用可以向博物館報帳,到時館方會以paypal系統支付.
為了出專輯,館方會要求每位作者就自己的作品撰寫幾篇編輯指定的專文,包括拼布的心路歷程,本作品的發想原由及製作想法... 等. 確實傷了我不少腦細胞.這時如果有英文很好的朋友,絕對別客氣.(maggie真的謝謝你)
再來是新書發表的簽書會邀請.不管是負責展覽的博物館方面,或是後續巡迴展及出版事宜負責的美國拼布協會,整個過程給我的感覺相當友善,重要的是很尊重作者.
(如果可能的話我真的很想親自出席.)
美國的拼布展歷史悠久,對於作品的接受度也很廣泛,各式各樣的競賽林琅滿目,雖則就像日本展覽一樣也會有所謂門戶之見,對於拼布創作仍屬於起步階段的台灣而言,如果不出去闖闖,永遠只能跟著別人屁股後面走,而且不能只有一個二個出去試,那樣的力量實在太薄弱了.期待能有更多人真正動手下去做,把參加比賽當做對自己的挑戰,就像演奏家每年都會給自己表演的功課,那是表演的機會,同時也是鞭策自己前進的動力.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quilt "the taipei city"--記錄2012年8月--配色



 


為了配色,我會先把需要的色系整理出來,一片片依各色系深淺排列
覺得這塊適合,拿起來比一比,和旁邊的比一比,再站到遠方重新估量
布的深淺明暗都會成為入不入選的關鍵
這塊行,就拿去依著紙型畫好,放在原本規劃的位置上
這塊不好,只好再回歸原處
每天的配色都是從整齊的布堆中開始的
不過,前幾片還會再乖乖 折回原樣,布的使用隨著時間堆疊,有的先放一旁,有的就塞回原處
然後呢,你看吧,配個幾個小時就成了這付模樣
每次看到時鐘走到該收工時,我只好先把靜電布上的成果先好好折起來
然後整個人坐在這堆布前面
這時,一定要聽曲風悠揚的古典樂,不這樣是不行的
已經很累的眼睛和身體如果沒有音樂來緩衝的話大概會發狂
慢條斯理的把布重新按照明暗色系排列好,先放在幾個大紙袋中
今天不整理好,明天怎麼開始呢?





放下熨斗,赫然發現一條頑皮的光線跑到我藍色的縫片上,怎麼辦呢?只好用力夾起食指與姆指,把它折,,,收到我左邊的口袋裡.
也許我錯了,我應該把它縫到pattern,就像小月亮把她的長髮穿進針洞中,縫到馬麻幫她做的針書裡,如同把自己和馬麻縫在一起.

quilt "the taipei city"--記錄2012年8月--跑出真的東西來了

 


 


在一個pattern裡,通常我會先把主色選好
有了主色的限制,其他週邊的小布塊只得跟著主色走
這是條件也是依憑,好像是讓自己有一條清楚的路徑
大部份的配色我偏向抽象的布塊
但是,有時候,想要有不同的印象就會來個圖案布
雖然我常常會告訴學員----配房屋不用想著房屋,配蝴蝶也不用思念蝴蝶
可是在這裡
我配的patter不是雲也不是森林,只是三角形和方形
只不過它的位置講的是天空是深山
於是啊---這天上有的和山裡面可能的就即時出現了
也因為我手邊剛好看到這幾塊布,有時配色也靠緣份和累積,強求不得
我們家爸爸看到我剪下這塊布時很驚訝----怎麼跑出鳥和鹿了呢?
是啊,不小心跑出來的

quilt "the taipei city"-記錄2012-9月-拼接--慢慢來,接近有恆



有恆是一件頗難的事.

每天每天做,試圖把它做得更好一點,但更常發生的是,一動都沒動!

每天至少做一點,即使睡不夠,仍然堅持,這似乎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曾經想過每天更新部落格,就當做是一個挑戰,後來又想,天天太難,那麼每週二次好了,沒想到注意到時往往過了一週.---說穿了,人懶.

事情的份量不多時,總還容易處理,一旦放大,拉長,擴張之後,就成了耐力的焦著戰,比如一個小杯墊之於一個大壁飾,20*20公分到200*200公分的距離有多遠,走了就知道.

從兩個顏色成長到二百個顏色的組合,它的複雜度有多大呢?其中的道理似乎就不光是等比級數的問題,這裡面是不是存在著原則性的定律呢?說不說得清啊?

從一片葉子到一棵樹,乃至一座森林,再怎麼說都是從一小粒一小粒種子集結而成的,只得慢慢來,急不得.

quilt "the taipei city"-記錄2012-10月後背布




後背布是拼接的,棉也是,尺寸一夠大,所有壁飾的舖棉沒有不拼接的

把兩層棉對好,以疏縫線捲針縫好----注意不要太緊也不能太鬆

張開後再以雙手稍微調整便可以平整地密合,之後再把後背布和表布平整地攤在棉的上下
舖棉是有正反面的,取較多棉絮(較毛較柔)的那一面貼合表布側,另一面才用到後背



後背布是重要的,就像包包的裡布一樣,它總會透露出作者不言而喻的心意.
回想這兩三年的壁飾,每份後背布都讓人費思量.
我自認收藏的布,總類數夠多,但是,每塊布都不大,很難直接整塊拿來當大壁飾的後背布.
即使有某幾塊尺寸夠,卻都剛好不適用(這就是人世間的定律嗎?滿櫃子的衣服少的就是想穿的那一件)
很多人的做法是:出門去裁一塊中意的布.
我的做法是:從滿櫃子的布裡捉出可以組合的布,好好組合成我需要的尺寸.
前者的作法得立即磨損掉荷包中的銀兩,但銀兩也不是想磨損就有磨損的機緣,如果你正好找不到心中的那塊布.
後者的作法看起來似乎比前者來得費時,其實不然,安安穩穩的不用出門,因為自己心裡捉得準想要的模樣,花點力氣裁布接縫,這樣的拼接一定是簡單的直線,沒必要做出複雜的樣子,除非你想一口氣來個雙面壁飾.
如此看來兩者不相上下,就看各人習慣了.
買布的地方也不必然都到拼布教室或是永樂市場,我之前的後背布是在一次南庄旅行時收集的,這次的後背布是IKEA的年度出清品,沒想到真的可以拿來當這個壁飾的後背布,看起來會不會太跳tone了點?
老實說,幾個看過的朋友都驚呼----哇!怎麼這麼可愛呢?
顏色很白,白到不行,可是布的文字和房屋圖案與壁飾主題是吻合的,於是我就大膽的用下去囉!!!

quilt "the taipei city"--記錄2012-10月-壓線



把壁飾穿過壓布腳之後,在兩側好好的捲起,這是壓大型壁飾必備的動作,不這樣,壁飾的重量會使手無法有效平衡(這是我正在壓城市文飾時拍的)



山型的圖面架構全靠一條又一條筆直的長線(終於深深體會,這麼長的直線比自由曲線的難度高多了)




來談談壓線的感想.
自從開始運用自由曲線之後,我從來沒有練過花盤般的圖樣,這完全是因為個性喜好不同罷了,對於美麗的圖樣,我總僅於欣賞,到目前為止尚未找到適合的壁飾可以用上,這也是我沒用的原因之一.
我偏好抽象的線條組合,如水草,葉子,如中國紋飾的連續線,或者單純的直線或曲線,就拿直線和曲線來說,密度的不同就可以產生很多效果,配上些許鋸齒狀類以素描的陰影,幾乎就可以搞定整個壁飾.
壓線最原始的意義在於將"底布"+"舖棉"+"表布"三者合而為一,於今現代壁飾創作往往將其視為另一個"層"(Layer)的表現,壓線不必然是落針壓或是彰顯表布拼接的的主題,運用不同的線材,跳脫或依附於表布格局的另一種畫面的呈現,甚至成為使整個壁飾更加多元豐富的創作元素.
在這次壁飾的主題中我有山,水,城,天空四大角色,四個角色分別以四個不同色系來表達,在壓線上也運用了不同的方式在角色中抽出特性,整幅壁飾的pattern雖然架構在"雅各的天梯"中,如何在不同角色中說清它們的特性就有賴不同的壓線方式.
於是以山為主,清一色直線規矩,那是主脈,夾雜在山與水之間的是"城",我希望可以運用類似文飾的連續線條來舖陳,之後再加上若干貼布的表現.
水和天空都是長線條,但是線材的色彩不同,壓的密度不同,呈現的重量就不相同,很多最後得加上的手縫裝飾還沒動手,先把這部份完成才能進行下去.

這是天空壓線的發想----不就是四格漫畫裡供人說話的雲嗎?(其實也是施工圖修正時必要畫出的雲圖)

創造自由曲線的第一步就是拿起筆來畫,只要畫得出來就車得出來
我以雲狀圖發展看看,看能連成什麼樣不間斷的線

再試另外一種,看起來很可以發展下去
不過,最後我並沒真的用上,反而又回到簡單的直線和曲線


對於城市的區塊我早就想好要用這種很傳統很中國的圖案,不過,原來的回字紋太工整了,我的區塊裡有很多不規則的範圍得填充,必需想想辦法

我把內紋做了變化,運用起來應該可以更靈活


再變一次,連外框都可以有不同的型狀,在稿子上可以畫出來就沒有問題
拉自由曲線的祕訣無它,圖案在心中了然,即可.

局部用了點葉子的花紋,但並不多,限於轉接的區塊

quilt "the taipei city"-記錄2012年10月--裝飾,壓線及邊框








即使我很想就單一項目做較精確的描述,不過現實就是,很多東西其實在思考及施作的過程中早就環環相扣.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壁飾的邊框該如何呈現才會達我內心的想望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曾經在以前分享的文章中提到,風景畫的邊框常常是隱性的,不會佔到主體,同時也讓風景不侷限在畫面中
很多理論和做法是沒法一路通用的,端看作品想呈現出來的效果.這個壁飾的框到底要不要表現出來,以及如何表現,它該有多寬,什麼色彩....諸如此類的問題,不論是躺在床上,或是拿著鍋鏟在炒菜時,都很難從腦中揮去.
兩個星期前的一個夜晚,小月亮的腿因為練習民族和現代舞已經結成塊,在芭蕾的表現上其實是很不好的,她要求我在睡前幫她鬆筋並且試圖把肌肉按摩到至少別太硬的程度.這種事理當找專業的按摩者較適合,可是正值段考期,每天的時間都壓得好緊,只好出動老媽囉!只有媽媽的時間才能完全配合小小姐的要求,那就由我來按,嘸魚蝦也好.
我按著按著,腦袋突然轉到-----緊了就得鬆,鬆了又練到緊,然後又得突破,把結塊的都打散.......
LINK!!!!
平平順順的一幅壁飾,沒有框自然沒有侷限,可是,也沒有張力,如何給它一個框再把它破了,就成為這個壁飾主要的"框"的概念,於是,我有了一條拼接出來的框線,位置比平常的框線內縮了一些,色彩上因為遇到天與地會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很難以單一布塊就輕易解決,因為上半部顯明,下半部卻得融入畫面中.
框的破處不能無緣無故,那麼就讓飛鳥成為衝破格局的媒介,連帶的,我的壁飾就加上了"生命"的元素.
框本身也想過要壓個特別紋路,後來作罷,因為延申週邊而來的線條似乎就已足夠--有些雲線躲在框下,有些跨越其上,有些水線會漫過,有些會激出水花....
在"城"的區塊上,我玩了一點文字遊戲,那是關於"台"和 "北"而個中文字,字體很像三角形和正方形,於是我刻劃了七八個單獨或是穿插的三角形和正方形,讓台北二字混在其中,其實三角形和正方形都是我城中的房子.
整個壁飾的製作,我盡量在證書班的課程中讓學員看到成長的過程,很多問題和做法當場看到時比較容易提問,這些要領在每個壁飾或包包創作中都會遇到,證書班的課程每週都會見面,可以討論的配色和做法上的交流自然比單堂課來得深入,其實,這也是我覺得證書班最大的好處.
有興趣嗎?新課將於2013年11月開始,請來電預約0987038264








quilt "the taipei city"--記錄2012-11-07




 
 
有必要為這份壁飾做一份階段性的筆記.
之前忘了記錄的照片補貼在此,有些陸續在臉書上發表過,不過,臉書的性質比較流動,總覺得部落格在記錄方面相形之下安穩多了,這也是我持續整理部落格的原因.
一份壁飾的完成也算某個階段自我的一種實踐,我很幸運,能夠在教課,家務及陪伴小孩成長的空檔中,計畫性的一個又一個實現心裡的願望,這都得感謝另一半的成全.
人生中遇到困境如果不退縮,往往就能找到另一個出口,這條路不一定是直線,但總是連續性的,過往的努力和累積墊在腳下,才能在以為沒路的地方還有力氣跨過去.拼布不是用想的,不是用講的,是花時間下去做就看得到成果的東西,就像寫文章,就像練田徑,練芭蕾,也許無法立竿見影,但是,所有的成長自己會知道,我只是很想知道我還可以做到那種程度.
至少一年得做一個比較有份量的作品,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明年還能不能呢?雖然有點擔心,不過仍然得努力,日子過得好快,不是一年過了又一年,而是一晃眼怎麼十年就過去了,不用功一點是不行的.
前一陣子我在網路上看到有位名師,今年才十一月就統計出自己2012年的成績單---大大小小一百多件作品.這是很驚人的,即使並非每個都是大作,但是看起來份量很重, 她比我年輕,做拼布比我久,都已經這麼用功了,自己怎麼能再晃盪呢?如果心裡想用功就說出來,一定有人會因為我說了也跟著動起來,我是這麼相信的.
 
 
 
 
 
風的部份以白紗布裁成長條直接壓線固定的
 
破框之處容飛鳥內外飛揚無阻礙

這是我的滾邊條,用了兩色,因為整個壁飾的色調上半部和下半部深淺差異很大,只好以雙色來收邊
編好這份筆記時,突然在網路上看到這段話
非常有意思
複製在此與大家共勉
努力--努力--再努力
 
《契爾夫人名言》
watch your thoughts. forthey become worbs.
注意你的思想.它們會變成你的語言.
watch your woyb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注意你的語言.它們會變為行動.
⋯⋯
watch your actits. forthey become habits.
注意你的行動.它們會變成習慣.
watch your habits. fortheybecome character.
注意你的習慣.它們會變成你的性格.
watch your charactet.foritbecomes yourdestiny.
注意你的性格.它們會變成你的命運.
 

quilt "the taipei city"---過程記錄(2012-11-3)





上週末我終於收到美國拼布博物館寄來的電子郵件通知,”恭喜你進入決賽名單,請在126日前將壁飾寄達….”

收到電子郵件只是放下一顆懸著的心,因為不確定,而這份不確定來自另一位台灣拼布人預先的通知.她是同樣在本年度參加美國拼布博物館new quilts old favorites競賽也進入決選的慧芬--(http://tw.myblog.yahoo.com/playquilt-goodtime/article?mid=1299&prev=1304&next=1294)

一個星期前的某晚,我才剛把廚房整理好,就接到慧芬的電話,電話那頭很緊張的告訴我

你是不是參加了今年拼布博物館的new quilts old favorites比賽,主辦單位說都收不到你的回音,你快點主動聯絡她們吧!她們已經收到我寄去的壁飾了

一位素未謀面的拼布人,只因為主辦單位來信請她幫忙,美國來的信上也只寫著我的英文拼音名字和一個錯誤的電子郵件(就是因為她們抄錯了我的電子郵件,才會遲遲無法聯繫上),還好我們曾經在部落格上互動過,她記得我,並且還正確地聯想起來,找到我的部落格,並且在部落上找到手機號碼,!這一切才有了下文.

我這不是遇到貴人嗎?!謝謝你,慧芬.

 

今年六月十四日,無意中發現美國拼布博物館的這項比賽,1994年就開始了,每年還會預告來年的主題,於是我把消息貼在臉書上,希望引起更多台灣拼布人的注意:

http://www.quiltmuseum.org/new-quilts-old-favorites.html
經典的拼布圖型,現代思維的新創作,在美國國家拼布博物館裡每年舉辦的主題拼布競賽中,你可以看到不同於以往對Pattern的應用,網頁的下方可聯結到2006~2011年得獎者的作品,對傳統pattern有興趣或是正在修練證書班課程的同學們,請參考~~除了貼布繡這類如同作畫般的拼布方法之外,我一直認為"拼接"才是最能表現拼布特質的創作方式----有興趣的人,明年的pattern"夢中天梯"

我不知道這份貼文有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不過,我自己倒是認真看待,把它當做一項2012年的大作業在執行,過程中不時地分享給來上課的學員,證書班的功課裡從本科開始就有的壁飾創作到底是怎麼產生的,以及運用傳統圖案如何變化出構圖的元素,這個壁飾都以其實際進程做了各個階段性的示範.

老實說,真的有影響到學員的創作,至少確實有人以類似的方法挑戰功課,並且不害怕地繼續前進.

要說起這個壁飾的發想不得不提到上半年首藤次繪老師的講習.

首藤老師運用了以自創pattern經過複製或鏡射來組成整幅壁飾,其實在指導員的課程裡也一再練習.首藤老師的課上強迫學員當場組織出想要的圖型,題目是房子,結果我做的不只是房子,我做了一堆房子再加上貫穿的道路,最後還有花園,房子變成小鎮了,恐怕也離了首藤老師的本意.

每次上講習課我幾乎都會在第一時間完成作業,唯獨這次沒有.看著首藤老師給的材料包和以老師創作的pattern組成的小鎮,我有很深的疑惑,疑惑的不是老師的教學,我只是不確定真的要花時間做好這份作業還是從頭開始,把這份方法以自己選的布,運用在全新的題材上.

剛好得知博物館的競賽,這不是水到渠成嗎?我可以利用指定的雅各的天梯發展出自己的創作.在得知入了決選名單之後,我很快地請julie轉達給首藤老師,”老師謝謝你,如果沒去上你的課,恐怕也不會有這份壁飾的產生首藤老師應該會開心吧!我這樣算是交了作業囉~~

 

壁飾題材的選擇以1932年日本膠彩畫家吉田初三郞所繪的橫長幅折疊攜帶式台北市鳥瞰圖為藍本,以其對早期台北的地貌水紋及都市分佈結構當做我的台北城腹案.當我把草圖畫好後,東哥面露難色到時你不是就得把原圖也附上去嗎?不然人家怎會理解

不要緊的,只要知道是一個美麗的城鎮印象即可,因為它是我愛的,我生長的台北城,我要的是色彩和氛圍,外型輪廓不是問題,這是我的想法.

草圖的色彩是一份計畫,每個拼布人都知道,掌握了色系的主軸之後,所有配色的作業才是挑戰的開始.

很開心這份壁飾能得到博物館的青睞,兩天前它已經飛到美國去了,這次還是只有它去我沒去.美國啊---對我來說永遠是既熟悉又完全陌生的國度.
 
原來的地圖長這樣
 
 
畫好的草圖一直貼在壁櫥門上,時時看著
製作過程全仰賴房間的雙人床,沒有床我還不知該把布片舖在那裡才好

"the taipei city"---美國拼布博物館2013年得獎作品及入選名單上網







第一名的作品:Green With Envy, A Tribute To Women In Fabric,
by Margaret Fetterhoff


2013年美國拼布博物館的得獎作品(前5名)及13位入選名單已經上網了
看看得獎的作品,果然都是"厚工"的大作
http://www.quiltmuseum.org/new-quilts-old-favorites.html
裡面有所有得獎者作品的圖片及說明,我就不在此贅敘
這次除了美國國內的參賽者之外,還包括其他兩個國家---台灣和德國
讓人開心的是,台灣有兩人,一個在台北(就是我啦!!),另一位是台南的慧芬
看到Taiwan印在網頁的名單中,覺得好開心,一定要跟大家分享


第二名作品Peace, Love, & Rock 'n Roll, by Karen Watts

第三名作品:Upstairs Downstairs, by Timna Tarr


第四名作品:Blizzard, by Ann Feitelson

Sing Praise, by Ann Horton
以上所有圖片來自博物館官網http://www.quiltmuseum.org/new-quilts-old-favorit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