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感想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感想心得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2025-0826 去指宿砂浴的那一天

 


我想,如果兩個月前我去指宿的那天像今天一樣酷暑,我是絕對沒有勇氣花錢請人把我埋到砂堆裡排毒的.

搭指宿觀光列車,然後去指宿砂浴 是我安排鹿兒島之旅的重頭戲.

我們在飛機到達福岡的當天,就先去把JR pass換好票,然後在車站也劃好隔天的觀光列車座位,拉著行李箱搭新幹線到鹿兒島車站,休息一晚後,直奔火車站.

雖然是週六的班次,其實都還畫得到位置,只是去程三人位子錯開,買觀光列車紀念品還得透過line聯絡互通訊息.回程也沒法聚在一起,但至少有對著窗戶的觀景位子,能夠一路飽覽海天一色,實在太暢快了.

台灣人俗稱的黑白郎君列車裡有書架,書架裡放著很多有關浦島太郎的故事書,車門開啟的瞬間會噴出水霧,就像浦島太郎打開玉手箱之後黑髮瞬間變白髮的情節,觀光列車車頭一半黑,一半白,很少有乘客沒來拍照.

即使是六月的週末,通往指宿的玉手箱列車並沒有全滿,鐵道經營看起來很不容易啊.

指宿是個小地方,很小,小到讓下車的人都很自在.車站一出來就看到黑白郎君般的郵筒,車站廣場旁有小涼亭,涼亭內設有足浴處,座位空無一人,我和小月亮包場,悠哉聊天泡到爽.

火車站到砂浴場”砂樂”徒步約二十分鐘.這一路上雖然沿著最重要的商店街走,但是沒有一間店開著,整條街都睡著了,在中午十一點多,寂寥空虛到懷疑指宿是不是個空城.

砂樂位於海邊,海浪拍打到岸上時,總是會飄起白煙,海岸的沙是燙的,砂浴業者就是靠燙燙的砂做起這門生意.

海岸邊立著一棟三層樓的會館,先到會館交了錢,把衣服全部換下來改穿浴衣,手上拿著另一條小毛巾,什麼也不能帶的走到通往海岸砂場的小通道.因為什麼也沒帶,所以,既沒有相機,也沒有手機,所有記錄都不被予許.男女分成兩區,從衣物櫃到入口都是分開的,我有點擔心不會日文的爸爸會不會有狀況.

我和小月亮被安排到內側走道旁,面對檔土牆壁躺在沙上,工作人員教我們如何用小毛巾把頭包起來,然後,拿著鏟子的阿桑開始往我身上堆滿砂.

原來砂子這麼重啊!我心裡暗暗驚嘆,彷彿有了全新的發現.

砂子上的溫度從最開始的溫熱隨著時間愈來愈高,我有點擔心躺在隔壁的小月亮會不會受不了.

“沒有到他們說的十五分鐘也沒有關係,太熱受不了就起身吧!”

“沒問題啦~"

老實說,我應該注意的是自己超過半百的年紀,她是個年輕人,跟本用不著擔心,這是當媽媽的”職業病”,很難改.

看著掛在面前擋土牆上的掛鐘,我計算著到底啥時十五分鐘才會到.

砂子壓在身上,有一種深沈的負重感,這讓我的汗不斷滲出來,感覺血壓慢慢升高,脈搏持續加快,我聽得到海浪的聲音,但看不到海和天空.心裡其實有點不安,但看著別人好像都沒事,我只好耐著性子等待秒針繞行整整十五圈.

眼前突然出現一個熟悉的身影——是爸爸.

“你怎麼會知道我們在這裡呢?"

“因為我聽到你在擔心女兒的說話聲,我面向大海那側,可以看十五分鐘海邊的風景....”(不公平!!!!)

從砂堆出來之後,渾身舒暢,那是一定的,身上的砂的重量消失了.

那天晚上,小月亮跟我說,皮膚感覺變滑嫩了耶~~咦?我沒有特別感覺.

我只記得離開砂場時,看到一位老太太正要躺在離人群很遠的位子.看來是個當地常客,她一定覺得熱砂有特別功效,我猜她應該來過一百遍了.

今天我把在指宿會館買的毛巾拿出來洗,忍不住回想兩個月前那一天砂浴的體驗.全身上下被熱砂包覆,難忘的回憶.

就是俗稱的黑白郎君 


列車有一側是觀景窗位子
全數對號座位 沒有站票

觀光列車車窗

觀光列車紀念品 布丁和汽水

無人的指宿街道

這個棚架下方就是砂浴場


在會館二樓買的冰棒


右上角棚架內 就是砂浴場
下雨也不用擔心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2025 京都拼布展

許多事 期待不要太高 就不至於太失望

所有事 凡是經歷過 都可以增長見聞,原來日本人的展覽和我想的不太一樣 



有時,我覺得自己太嚴肅,看開一點,一切都ok啦

然後  我跟郭老師說---我深深感覺友好會的展覽很有誠意而且夠專業,年底, 大放異彩沒有問題.

都專程飛一趟過去,還是想用照片記錄展覽的所見所聞,感想就不便說,現場的參展者心知肚明.


會場入口
海報由韓國設計



展覽會場入口



展覽會場 對面就有蔦屋書店



台灣參展者合照


代表台灣團體講話


這是我參與的三國創作作品
最後由韓方完成
展覽於平面桌上




這是我所完成的三國創作最後一棒
三國創作者除了完成三個輪流創作的過程之外
在最後一輪要展出者需繳交日幣4000
做為分擔展場費用
這次所有三國創作作品 都是放在長長的桌面上 
觀賞和拍照時都考驗來訪者的技術



這次參展的作品是"行跤花"
參展的人每幅作品需繳交日幣5000以分攤展覽費用
作品說明文字在兩週前即已送交
不過 實際情況是當天開展前一個小時 還在趕工徒手切割文件
然後在通力合作下勉強用膠帶貼在立板或作品上





這是三國合作作品的展覽方式 
放在長桌面上  長桌擺放在走道上
台灣作品大部份以透明釣魚線和別針擺放在立板
前後作品互揹



擺放作品利用長桌立起來
所以作品 只能以釣魚線別著小別針 別在作品上面


2025 到京都美山町的那一天

 













記美山町一日遊

當日的手機顯示氣溫8度,殘雪是前一天大雪的遺跡,彷彿不想忘記曾經有過的記憶。

我從大阪出發,搭遊覽巴士往北走,高速公路兩旁的積雪從零星漸漸增長為成堆成堆,越往北,路幅越縮小,路旁的殘雪堆積到公路上,從車窗往外看,山林裡、田舍屋頂上,白雪的厚度在長大。明明手機裡顯示8度,當我踏上美山町停車場廣場時,忍不住拿出背包裡的充電式手暖爐,心裏不禁喊了聲—好冷喔~整片被雪覆蓋的白色田野展現在眼前.

我後來在臉書貼文得知,三天後,這片殘雪只消失10%,明明每天都5度以上的氣候。

走在並不熟悉的雪地上,我步步為營,結了薄冰的地面對行人沒有慈愛心。

美山町有幾條步道,有一條可以伸展到積雪仍深的神社裏,但是裡面的雪太深了,我怕跌倒,不敢貿然進去。

有一間小店特別可愛,裡面擺放了很多當地大學生寄賣的手繪明信片。我拿到櫃檯結帳的時候親切又有耐心的小姐姐幫我把零錢全部攤在桌子上,一個一個數,從最小面額開始收集。她的這個舉動實在太令人感動了,於是我又多拿了一張明信片,希望可以記住她的溫柔。


每次的旅行都像夢一場。

回來整理資料的時候會懷疑是不是真的走過這一趟。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2024 年末教學記錄--從零開始 碎化與拼接

感謝臺灣拼布網課程安排

十一月及十二月份共三堂課 
讓我的收穫滿滿
感謝參與的同學們 大家辛苦了
連續不停歇4–5小時 馬拉松般的
切了又拼
拼了再切
在色彩的海洋裡 我們相遇
在每個不同個性的展現中
我們集結成一幅
無與倫比 充滿躍動的獨特畫面
再次感謝

好不容易集結各路有緣拼布人
大家一起切切縫縫一整天
如果可以將各別不同的拼接片用具有創意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一來可以讓學員理解 從小尺寸和大尺寸壁飾發展的具體方式
同時 也提供大家創作大壁飾的方式

不是得很會畫圖才能創作壁飾

在一片片小布組合中
很多有意思的色塊可以聯結在一起
用每個人不同慧眼 讓它壯大
相信自己的眼光 
做出自信的作品 

課堂最末提供給學員們的只是眾多可能性中的幾種樣式 
期待能激發出大家更多的想像畫面 
















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2024休士頓展參展作品記錄





2024年的休士頓展已經結束了

就像每一年,雖然在春夏之間填上甄選文件與照片,盼著盼著來信告知,有上或是沒上.把作品送去,然後再等著10月底11月初別人在網路上分享的照片或影片.我隔著幾千幾萬公里看著這些不太真實的紀錄,感覺很遙遠.


我知道這個展是全世界最大的國際拼布展,能夠親臨現場絕對是精彩又豐富的經歷,但實在是太遠了,要搭10幾個小時的飛機,再加上連續兩個禮拜的時差,令人畏懼.我只出現過一次,那是第一次有作品入選,2016年破碎的城市參展的那一年.


每次看著影片我就會回想那幾天走在展場裡雙眼雙腳的感受,真是個夢幻的場域.


今年據說有1200件作品展出,我有幸能貢獻三枚.


一枚是50週年特展紅白藍主題創作,我的紅白翻轉站在會場高高的天花板上.


一枚是評審團展,風中飛揚的馬兒.作品的尺寸不大,被安排在一大群動物主題的壁飾行列中,顯得非常的嬌小.我在影片裡有看到分享,雖然只有幾秒鐘,但我確實看到了.


另一枚是搭便車的作品,不用審查.這是由台灣家和公司企劃的花系列展,公司集結幾位作家的作品,合併申請展出,目的是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實力.


展覽之前那種興奮等待的心情在展覽之後已經消失了.就像追劇一樣,期待和觀看的期間令人心心掛念,看完去之後卻總是有一絲失落的感覺.


入選或是得到獎項給我的回饋會成為創作的動力來源嗎?

每次製作拼布發想和摸索的過程總是困難重重。各種嚐試想把這個作品做得更豐富有趣所花下的心力和得到的成就感非得要有入選參賽的加持不可嗎?


我在剛開始接觸拼布時,完全沒有想過這樣的事情. 每次把布切開又拼接成完全不同的畫面時,就開心的不得了.


學習的過程中,每次上不同老師的課都很興奮,可以學到獨門的技巧和觀念,然後回家很快地把作業完成.


等我開始教學之後,我依然很愛上課.我可以在上課的時候看到其他老師是如何傳遞他們的想法,在技巧之外,如何佈局作品.


今年的休士頓展之後,我心中卻突然充滿疑惑,我還會繼續這樣參賽下去嗎?


就像跑馬拉松的人奮力在全世界集完六大馬拉松的甜甜圈之後,再繼續集第二個甜甜圈嗎?

也許答案還得繼續摸索。

也許我可以在跑步中想清楚拼布創作的種種。

記錄還是得自己寫,還會有誰了解所有的過程呢?







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一點點刺繡

 


有幾類書特別吸引我 

像是 日記 書信 或有關書的書 

像是料理 像是刺繡 像是繪畫 

每次走上微風五樓的紀伊國屋書店

總是可以享受免費的視覺饗宴

住家附近有書店 與住家旁邊就有便利商店一樣 

都很幸福

我是個住習慣都市的人啊 


刺繡或是料理的書 翻著翻著就很滿足

很少有真正付諸行動的時刻  

不管是刺繡或是料理的書或是影片 我總是眼睛享用而已

看久了 好像不知不覺中儲存著某些知識或技巧 

可以在腦中翻來覆去  引申出自己的想像 

有那麼一天  拿出覺得合適的底布

畫出屬於自己的花草樹葉 

選幾個不同色調的線 拿出刺繡針 

就連刺繡針也只有一包 ,用了快十年

鎖鏈繡 平針繡 輪廓繡 回針繡  雛菊繡 

好像沒有別的了 

也曾經拿著摩斯漢堡的紙袋上的圖案來刺繡

總之

繡出線條  或是填滿線條與線條之間的空隙

檔案夾中存放了許多長久以來的刺繡完成片

刺繡真好 薄薄的一層布 很容易收藏

不像壁飾  厚厚的  一個抽屜放不了三個大壁飾 

如果想做個束口袋或是小提袋

我就會在檔案夾中翻翻看試合的刺繡片或是拼接片

這樣做出來的袋子 絕對宇宙唯一


有時會被質疑 做這些 可以怎麼用呢?

那麼畫畫呢 那麼寫詩呢 那麼散步呢 那麼唱歌呢 那麼戀愛呢? 

這些事  在做的過程就是這些事的用處 

一段美好的時光與回憶 

像旅行一樣  


我把破掉的純棉被單用剪刀裁下兩條長長的斜布條 

根據看過的刺繡書上說的  把框用布纏一圈 

可以增加磨擦力 讓布片繃得更緊

用來繃框的布以淺色為佳  


我用繃了布的繡框之後  感覺真的好緊實 


知識是寶貝

無知可能會是罪過(有時候)


書上或是影片上的知識像老師一樣 豐富我淺薄的刺繡功力 

偶爾才刺繡的我  邊"聽著"影片 邊一針一針前進

日日是好日

如果十年或二十年後 眼睛吃力時 我是否該想個不同方法來刺繡?

像是 把針放大 或是拿出毛線來刺繡呢

大支刺繡針  粗大的線材  

不管是對大齡或幼齡都很可以啊~~~ 





類似的線稿也曾做過此束口袋
共通之處都是底布不選純白素色的
我希望底布與刺繡之間的互動更活潑一點





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

夏日六角拼接 待續二

 




週三下午雷聲大作,雨倒是還好,中型(非短時強降雨)

奧運結束了

兩個多禮拜的奧運,從開幕塞納河畔的表演,看到閉幕式,阿湯哥從天而降,把會旗交到洛杉磯手上.

公視的奧運觀戰策略紀錄片對我幫助很大.不管是賽事的歷史、規則或是本屆不能錯失的熱門選手皆詳細講解.

花式滑板、花式自行車、體操、游泳、衝浪、輕艇、各項田徑,乃至於從沒見過的霹靂舞擂台賽⋯收尾的男子及女子馬拉松精彩絕倫,沒料到的是Kipchoge竟然在中途因傷棄賽了.

這就是賽道,這也是人生。


中華隊的賽事當然不能錯過,只要有中華隊出賽,就是散佈在全世界的台灣人共同關注的焦點,比賽一結束, 社群網路裡熱鬧沸騰.


林洋和王齊麟對中國的那場,看得我感動得掉下眼淚,瑞典Mondo Duplantis撐竿跳最後一跳,坐在螢幕前的我和場上的觀眾一起屏息見證,女子馬拉松最後一百公尺像在短跑競技,奪下金牌的荷蘭好手哈桑,一連參加兩場中長距離比賽,才休息沒兩天,就跑了這場堪稱世界最難賽道的馬拉松.


奧運是運動界的比賽,也是世界各國國力的展現,絕對政治,絕對壁壘分明.

奧運無法創造和平,但奧運可以培養愛好和平的文化.

巴黎奧運是有史以來最講究平權的賽事,依然有選手備受全球網路霸凌.


林郁婷事件教會大眾偏見和刻板印象的可怕,我看過有男性友人像是古人似地說出「她看起來就是個男人」一付理所當然的模樣

聽得我渾身幾乎卯起來,想立刻送給他一拳.


這麽熱鬧的世界賽事一轉眼就結束了.


我邊看著比賽,邊一個一個縫出六角形,再把眾多六角形拼接起來.

排列組合時有好多不同的可能性,它們會自己長出自己的模樣.


六角形實在是個好東西,它可以穿插在任何零碎的時間,想開始就開始,想結束立刻結束.

六角形還像馬賽克一樣,小小的每一個單元都是色彩的小點點,點點聚集起來成為一個面,這個面彷彿可以無限延展出去.


階段性完成時 會把紙片取下
到有陽光的地方拍照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