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面圓洞內 有木隔扇 半掩半開
窗外雲淡風輕
窗內未必全然昏暗
半開的窗扇旁流進暖風綠意
幽幽中自成一幅奇幻的抽象風景
我很喜歡手縫六角形
感覺很像在拼馬賽克
色彩轉換變化 好像可以流動似的
縱列27個
橫向 36-38個
因為是不規則散落
就粗略約計1000個吧
每個都是很好縫 不大不小的3公分六角形
最右邊綠色六角形縱隊
很仔細由正面延伸到背面
中段鑲嵌了一個淡紫色的圈圈
這個圈圈是給自己開心的小設計
裏面 我應該來繡個2025
今年 第一個作品
持續才是力量
但顯然我的力量還不太夠
在4389人參賽的行列中,女性只有873人,難怪我覺得前後左右都是男性。跑著跑著,我有一種弱勢族群的感覺。
只有弱勢者才會感受到弱勢。
就像在田徑場上遇到大軍壓陣而來的跑班一樣,人多,勢就眾,這是自然現象。
我期待這種男女比例懸殊的現象以後有機會改變。事實上,它一定會改變。
我把參加路跑賽當作一件生活中特別的事,有點像拼布參展或是特別的旅行,有一個確定的日子在不久的將來,我必須安全地練習,穩定維持體力,注意身體健康,因為沒特別追求成績,略略的緊張感,但生活不至於緊繃。
國道馬拉松
4:30準時計程車發車(事前在網路預約好)
到達環河北路與敦煌路交叉口天橋下擠滿人,光是為了上天橋就排了四折長龍.
橋上風光很少見,但為了安全還是別拿出手機為妙。
起碼花了10分鐘才排隊走到堤防內的會場。
脫下外衣和長褲,寄物完成。我記得當天溫度好像是14度。
廁所很多,還有女性專用,讚!
還好我早排,一出來之後,發現隊伍好長喔 ,5:15上完廁所之後跟著人群走到國道上,竟然順勢就在最前面的隊伍。
這是我第一次這麼前面出發,雖然是單調的國道,卻給我一種熟悉的安定感,除了在必要時進一下水站,我完全沒有去上廁所,我想這是非常特別的嘗試,原來我跑半馬也可以不用上廁所,真是太好了。
最後以兩小時16分穩定完成這一趟國道半馬。
以後還會有進步空間嗎?未來未知。
許多事 期待不要太高 就不至於太失望
所有事 凡是經歷過 都可以增長見聞,原來日本人的展覽和我想的不太一樣
有時,我覺得自己太嚴肅,看開一點,一切都ok啦
然後 我跟郭老師說---我深深感覺友好會的展覽很有誠意而且夠專業,年底, 大放異彩沒有問題.
都專程飛一趟過去,還是想用照片記錄展覽的所見所聞,感想就不便說,現場的參展者心知肚明.
會場入口 海報由韓國設計 |
展覽會場入口 |
展覽會場 對面就有蔦屋書店 |
台灣參展者合照 |
代表台灣團體講話 |
這是我參與的三國創作作品 最後由韓方完成 展覽於平面桌上 |
這是我所完成的三國創作最後一棒 三國創作者除了完成三個輪流創作的過程之外 在最後一輪要展出者需繳交日幣4000 做為分擔展場費用 這次所有三國創作作品 都是放在長長的桌面上 觀賞和拍照時都考驗來訪者的技術 |
這次參展的作品是"行跤花" 參展的人每幅作品需繳交日幣5000以分攤展覽費用 作品說明文字在兩週前即已送交 不過 實際情況是當天開展前一個小時 還在趕工徒手切割文件 然後在通力合作下勉強用膠帶貼在立板或作品上 |
這是三國合作作品的展覽方式 放在長桌面上 長桌擺放在走道上 台灣作品大部份以透明釣魚線和別針擺放在立板 前後作品互揹 |
擺放作品利用長桌立起來 所以作品 只能以釣魚線別著小別針 別在作品上面 |
記美山町一日遊
當日的手機顯示氣溫8度,殘雪是前一天大雪的遺跡,彷彿不想忘記曾經有過的記憶。
我從大阪出發,搭遊覽巴士往北走,高速公路兩旁的積雪從零星漸漸增長為成堆成堆,越往北,路幅越縮小,路旁的殘雪堆積到公路上,從車窗往外看,山林裡、田舍屋頂上,白雪的厚度在長大。明明手機裡顯示8度,當我踏上美山町停車場廣場時,忍不住拿出背包裡的充電式手暖爐,心裏不禁喊了聲—好冷喔~整片被雪覆蓋的白色田野展現在眼前.
我後來在臉書貼文得知,三天後,這片殘雪只消失10%,明明每天都5度以上的氣候。
走在並不熟悉的雪地上,我步步為營,結了薄冰的地面對行人沒有慈愛心。
美山町有幾條步道,有一條可以伸展到積雪仍深的神社裏,但是裡面的雪太深了,我怕跌倒,不敢貿然進去。
有一間小店特別可愛,裡面擺放了很多當地大學生寄賣的手繪明信片。我拿到櫃檯結帳的時候親切又有耐心的小姐姐幫我把零錢全部攤在桌子上,一個一個數,從最小面額開始收集。她的這個舉動實在太令人感動了,於是我又多拿了一張明信片,希望可以記住她的溫柔。
每次的旅行都像夢一場。
回來整理資料的時候會懷疑是不是真的走過這一趟。
取出壁飾"行跤花"其中三個元素組合成一個作品(教學用樣本)
其中包括 色彩拼貼羽毛/自由曲線蕾絲編織 /直接壓線縫製六角形
不管是那一種技巧,皆可應用在自己的創作中
自由的意思就是有選擇,有運用的能力
手上能掌握的技巧愈多,作品就能愈靈活不受限
光是底布或背景不同,同樣的羽毛也可以有不同的姿態
一樣的自由曲線蕾絲編織,在行跤花裡面是大地的紋路,在此,與紗網結合,鏤空的蜘蛛網高高懸掛在林中,與羽毛共舞.
直接壓線縫製的六角形,在理解"小木屋"工法之後,不論有多少布片,都可利用模矩規範出不同大小的單元,讓作品更豐富有趣,同時可以調整壁飾尺寸與色彩,是很有趣又好用的工具型元素.
羽毛以自由曲線 背景則簡單直線壓線 |
做了很多六角形 大中小不同尺寸都有 |
台日韓三國聯合創作壁飾 |
終於把三國聯合創作的壁飾完成了。
這次我沒有特別做布標貼縫,而是在後背布的拼接裡直接用麥克筆寫上三個創作者的名字。我想把三個人的名字並列在這個壁飾裡面是必要的紀錄。
我的後背布也是拼接的,那是因為我在正面拼接的過程裡剩下了很多沒有被選上的片片,後來想想索性就拼接成一大片110×110的尺寸,還好還好,尺寸不會太大.
這個壁飾正中間由韓國創作者發想一份30×30公分的拼接片。
輪到日本創作者將30公分擴展為60×60的方塊,所有的拼接都是手縫的,我拿到的時候有點驚訝。
那麼我呢?如何把60公分擴展為100公分,確實花了幾天的時間構思配置。
這裡的遊戲規則是由韓方提供的褐色布片必須在每一個階段都出現,面積可大可小。
中央部分幾乎全部以褐色為主,加了極少面積的深咖啡色及寒色布料。在第二圈裡我沒有看到任何褐色的布料。到了第三圈,就是我的部分,我把褐色夾車在右上角白色拼接裡。跟中央部分做些微的呼應。
壓線時,我刻意把中央以很寬距離的直線做簡單的壓縫,外圍的部分全部都是自由曲線。第二區到第三區以手縫刺繡線強化連結,突顯中央單純有力的構圖。
韓國總共20幅,日本有21幅,台灣也有21幅,全部作品會在2025年2月28日到3月2日於京都共同展出。
這一場由日本中澤玲子老師精心籌備的「京都拼布藝術節」即將在京都市國際交流會館(Miyako Messe)B1F 第一展覽廳盛大舉行!這是玲子老師在京都主辦過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拼布展覽。
韓國金弘珠老師的女兒Higi寫到:
今年展覽的一大亮點是ECO Round Robin(就是跨國創作計畫),這是2023年在台灣台北的會議上決定的合作計畫。來自台灣(21位)、日本(21位)和韓國(20位)的藝術家共同創作了這一系列作品。他們使用韓國#emplus開發的環保咖啡布料,這些布料由咖啡渣染製而成,以「回聲」(ECHO)為主題進行接力創作,這個項目重新賦予廢棄咖啡渣新的價值,並表達了環保的理念,我們希望透過拼布藝術,能夠促進國際間的友誼,讓彼此尊重與理解的生活方式如回聲般在世界各地迴響。
我們是搭著中沢老師的展覽才有這一次的京都行,除了三國合作的100公分壁飾之外,我的作品還有「行跤花」會參展,這是150×150的壁飾系列。
台灣有23人會出席參與這場活動,我雖然是單獨前往,但是在會場上會跟大家集結成團,被郭老師推薦負起talk show 之責,很興奮也超級緊張,到底該講什麼好呢?這將會是我這個月最重要的課題。
壓線大部份是和緩的曲線 但是在轉角大面積裡 我穿插幾處活潑的自由羽毛壓線 羽毛中軸線以刺繡裝飾 |
這是後背布 儼然是另一份拼接 六大一小的主圖都是在正面表布沒有用上的色塊區塊 所有留在我手上的褐色布全數都用光 是我的目的 |
壓線及手縫刺繡細節--紫色區 |
壓線及手縫刺繡細節--綠色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