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2016拼布筆記 26--視覺間隙

吉爾蘭達洛,年輕女子,1485,
西方寫實描繪,所有細節忠於所畫對象,當然,得加上美感--光只有自然是不夠的,它得受人讚賞---這也是寫實畫最重要的特質"得到讚賞",與感動不感動無關


20160211--拼布筆記26
多數人是有視覺間隙,易言之,大多數的現代人比較喜歡具象派的,"寫實的"藝術,而不喜歡抽象作品.因此,看一幅畫的時候,若能認出一匹馬,風景或一碗水果,他們就會滿足於他們"看到",它是"真實的".....
問題是你對(寫實的和抽象的)他們的看法如何
*如果你只能擁有兩者之一,你將會選那一個?
*你會覺得那一個是藝術作品?
*那一個更真實?
*依你之見,那一種拿出來會得到較高的售價?
..........摘自"How to see"

原書的作者利用這篇來討論Art and reality(藝術與真實)在於Seeing with the Mind(用心觀看)

對於抽象作品,也許我們拼布人會有更高的包容性,因為所有的Pattern都是抽象的,有時,我們致力於使抽象的具象化的同時,忘記了拼布中最具拼接精神的Pattern的特性.或是賣力的希望轉化相片---不論是風景或是人像---都只專注在"像不像"的問題上.
只能這樣嗎?如果做出來的作品不能傳達作者特別的想法,不能表達作者對這份畫面的情感,那麼拿一張照片不是更簡單嗎?你對一幅孩子畫的畫感動,還是對一張街頭藝匠的畫像感動?

我時常自問,布藝與拼布最大的不同在那裡?
本來,大部份國際拼布展(纖維展為另一類)皆對拼布定義為--有三層壓線的布藝作品.這樣的限制似乎正在鬆動中,更大更無拘束的傑作一再出現.

拼布在傳統的及現代創作型上正以更多元的方向同時前進,但是,不管做什麼樣的題材,最重要是作者的觀點和技法的表現,以及,到底要藉著這個作品傳達什麼樣的意圖.

我想說的不過就是,像不像不是問題,也不要以為"很像"就是很棒的作品,不要被寫實牽著鼻子走,每個人都有對創作品喜好的標準(如果還說不出來,就慢慢釐清,一定會有的),而我的標準是---//.

夏卡爾---花束上的戀人-1976
超現實的想像

畢卡索--夢--1932
立體派代表

蒙得里安--百老匯爵士樂--1942

蒙得里安--藍紅黃的構成--1921
完全以色彩,色塊及線條平衡表達純粹的藝術

安迪沃荷--香蕉--1966
要複製就真的複製
但複製得有他自己的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