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

2024-0414 台新女子路跑

與友人賽後合影 

女性跑者,理當支持女子路跑,何況它還申請路權,可以在台北市街道跑步,全員皆女性~~

雖然它的起跑時間一大清早,對我是很大的挑戰 

還好有同學一起,硬著頭皮就參加了.

10公里組 六點出發 

臺北市政府前市民廣場(起點)→仁愛路4至2段→至林森南路口前原線折返→左 轉金山南路→新生高架(北往南)→左迴轉濱江匝道→左轉濱江街→左轉基10林安泰疏散門→直行高速公路橋下自行車道→大佳河濱公園網球場旁自行車道→大佳河濱公園-噴水池(終點)。

兩個人約好五點在寄物區碰面 

那麼 我就得四點半以前出發 (騎自行車半個小時當暖身吧 不像台北馬拉松有捷運支援  )

往前推算 三點半以前要起床  

最重要是完成上廁所這件大事 並且吃完早餐

馬拉松賽事總是那麼早 所以我很少參加 實在起不來 

感覺像是熬夜參賽 我還沒法適應

奇怪---我對台新馬的路跑過程印象不深

倒是大清早一個人從復興南路市民大道口騎到仁愛路市府前的暗黑路況記得很清楚 

看到市政府時,好好把自行車鎖在仁愛路邊的人行道上 

慢慢地走到會場 

人已經很多了 警察 主辦方 志工們 和全部的女性選手+護花使者  

畢竟半馬賽事五點半就準備起跑

我得等半馬選手 都上完廁所之後才去上 

感覺就是一直在擔心大號和小號

其他配速 補給 完全沒放在心上 

想來 十公里很快就到終點 

就算不補給也沒有大問題


溫度很高  大樓上的儀表板顯示23度C  (十二月台北馬那天是12度)

我挺擔心跑半馬的人

 兩個小時以後 

可能會熱到受不了


半馬配速員清一色帥哥陣容 

後背上掛著粉紅色的汽球 

隊伍中間還夾了一位"舒跑"男子(贊助商代表)


半馬出發之後輪到十公里賽(十公里賽事有二千多人參加)

我和朋友各拿著一小瓶寶礦力

壓根不打算進去任何一個水站 

事後 我有點後悔 

沒進補給站 根本無法了解補給品有那些好料 

寶礦力還沒喝完 已經進到終點 

過程中亳無印象(為什麼會這樣呢)彷彿無腦跑完10K


去上了廁所 也領了豐富的物資

完賽物資內除了女性頭像獎牌之外,還有山丘藍的藍莓

這是我第一次吃山丘藍----台灣的藍莓好厲害的美味 

拿起手機預測朋友進終點的時刻(這是台新路跑line網頁的美妙功能)

"芳芳~~~~"我大喊

"耶~~~"她聽到了

我按下手機快門 為朋友留下進終點的瞬間畫面 

終點真是個神奇的小地方

以前 戶長總是會在終點喊我的名字 等我

這次 換我在終點等朋友完成賽事 


台新馬,一整個粉紅色裝扮

所有拍照打卡區都是粉紅色,女孩們(不論年紀)相互拍照留念

熱門的點就自動排成長長人龍

休息區有美甲及按摩服務,還有專門給女性用的髮妝區

換衣服區最高檔了,一格一格像是服飾店的試衣間,太舒適了~~

(通常馬拉松賽事換衣服只能艱難地蜷縮在臨時廁所內)


我對台新馬的記憶從市府出發後直接跳到終點河濱休息處 

和朋友多年未見,竟然以一起參加路跑賽相聚 

賽後一起吃著麵包 喝運動飲料 坐在草地上聊天敘舊 

比起約在咖啡館要有意思多了

那天河濱風不斷 溫度沒有我想像中的炙熱 

放眼所及  皆是 粉紫色上衣的美麗跑者  

像初春綠野上飛翔的彩蝶 嗡嗡嗡 熱鬧非凡 


大清早騎腳踏車來市府
左邊地上就是我的寄物袋

半馬出發之前

有友人在 
才會有這種照片

十公里賽出發之前

配速列車
清一色男性跑者 


感謝運動筆記的照片

終點草坪上 
開心拍照的完賽者 

出發前二人合影








 





2024年5月28日 星期二

more green less concrete --yoyo quilt

增大之後的壁飾  
多了灰色球球 在四周圍 


more green less concrete

74*75cm


不同的時空會產生不同的思維

需求與想法皆產生異變 

同一個作品 如今有了不同想法 

或者因為尺寸 或者因為主題

得多加點東西 這屬於增建



或少點東西 這屬於瘦身


我第一次改舊有壁飾是在搬工作室時

己經是兩年前的事

長久放在工作室牆上的大壁飾包邊褪色且發霉

我將外圈切掉10公分 同時也修掉原本雙層壁飾無用的重疊處(後背看不見的地方)

美容兼瘦身(總重量少了近500公克以上)

滾邊重來

吊耳也換上新的 

我感覺整個壁飾都重生了


這次綠球球壁飾

原先只為了實現yo yo quilt

不過 六十公分左右 對迷你壁飾來說 太大了

想進入平常小壁飾行列  又太小了一點 

終於決定各邊多加十公分

也多了一個色彩—灰色 

周圍以灰色圍塑  但被綠及黑漸次擊破

本來 yoyo就很適合點的堆疊 

每一個點都是一次色彩表現的機會 

綠色從中央 漫散到四週圍 

最大力道在右上角

於是畫面就不會全對稱 

彷彿可以感受到竄動與破裂 

more green less concrete 

我是人類之一 在此對地球懺悔 

日後少一點破壞  多一些對美麗星球的尊重 

應該的!

原本的尺寸是62*62 cm

先做好四片增建的三明治地基 
手縫到原壁飾四週圍 
並且把原來的吊耳拆除

這次的增建中又多花了幾天 
將每顆球多固定幾個點
為免太多大球球掀起 
這個作業比想像中費時 
覺得壁飾上的球球怎似成千上萬顆啊

在補球球的過程中
我會一再地拍照
讓自己以客觀的眼睛檢視色彩分佈的狀況
拍照之後 看照片檢查 與實際看東西不太一樣
比較可以全面不受細節干擾
像是在看他人作品般  產生微妙的距離感 


以自由曲線慢慢車出所有資訊
即使縫紉機有繡字的功能 
但是 我想以手寫字呈現 
只能上框一筆一畫寫出來

盒子裡還剩下幾顆yoyo 
不計較顏色和尺寸 
組合縫上去 湊熱鬧

有關本壁飾之前的記錄可參考

2024 台北星光夜跑記

2024 05 18 台北星光夜跑 




本來和朋友約好一起跑的

可惜朋友最後竟然忘記去繳費 

我一個人參加

又得出動戶長 載去又載回 

還包括等在終點大聲呼喊我的名字 ——

真是 魔幻瞬間 

全世界 只有我的名字 飄散在風中 

我堅定地一步步迎向終點晶片踏板 

因為有他在(錄影)   我可以再重複回味一萬遍 


以前路跑賽 我總是在最後

鳴槍過了好幾分鐘才通過起跑點 

這次 提早到會場 提早上完廁所 同時慢悠悠地熱身之後 還有大把時間 

很好奇最早出發會是什麼樣的風景

我走到先頭部隊 足足等了十來分鐘 

也是因為這次參賽者才一千多人  大家都很輕鬆 

即使在最前面 人和人之間依然很空 


起跑後 並沒有衝出去的感覺 依然是一步步穩當前進 

不過 這種前進 因為不似後段起跑的擁塞感 

異常流暢 毫無阻礙

跟著先頭隊伍往前邁進了大概十分鐘之後

我感覺不太妙 

怎麼喘起來了  才不到兩公里耶—

抬起手錶一看  難怪我會喘 

五分多的速度 不是我應該的速度

我跑太快了 


只要有一絲勉強 那就意味著超出自己的速度

我犯下最嚴重的錯誤—一時心動喪失理智 跟著別人的速度跑起來了 


這個錯誤讓我心跳高出預期 

打亂了我平常練習的節奏

即使在後面一個小時的賽程中間 

看到美麗的風景就刻意停下來拍照和喝水休息 

也很難恢復我應有的體感 


有錢難買早知道 

這次犯的錯  期待未來不要再出現 


五月份傍晚的台北河濱異常美豔

十一公里小馬賽事從六點開始 

跑回終點花了六十九分鐘 

大佳河濱公園→百齡左岸河濱公園→百齡河濱右岸→圓山河濱公園→大直橋→大佳河濱公園

每一段都有不同風光 

從太陽仍高掛天邊到滿天星空 


太美的景緻吸引我不時停下來拍照 

我期待不要成為速度的奴隸 

不要忘了一路上的美景和共跑者之間流動的風情 


起跑時  太陽還沒下山

大帳棚熱身區


起跑前 回頭看後面的人群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2024 行跤花--passeggiata (8)完成

 

約150*150cm

完成的日子是四月二十九日,很慶幸能在預定的四月底前完成.

從去年十月開始,做到都過了清明節,數一數,竟然花了六個月.

日子在一個接著一個節日中滑過去,不留痕跡.

在跑道上,有人說,跑得快的人,跑出了速度

跑不快的人,慢慢來,一步一步踏出自己的態度.

不管在跑道上還是在縫紉機前,我都快不了,沒有速度,能有態度的話,大概可以對得起自己.


好多想法在動手之前就有了,過程中一路上修正,設計是自己做的,放棄和加進來新的點子,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沒有"死絕"(我媽的話---意思是牢不可破的事)

"行跤花"是台語,散步的意思,我感覺其中有濃濃殺時間的意味,小時候媽媽對著我們說這句話時,雖然不是正面責備,卻隱隱藏著浪費時間的話中有話,聽起來酸酸的.

那是一個鼓勵勤勉,不拿前三名就沒出息的年代,每分每秒都得好好奮鬥用功才對得起辛苦的父母.那個時候還無法體會行跤花的真義.

一直到有了年紀之後,什麼時候呢?我開始嚮往享受行跤花.

一個人慢慢地走,吹著風,左右張望,毫無目的.有時在家附近,有時是去買菜的路上,或偶爾一個人旅行時.

懂得張開眼睛和耳朵之後,風景和故事就進來了.


藍色或是紅色的夾腳拖,有一種台灣在地的味道.

這裡用的是piecing foundation,而且是碎碎的,一腳踩下去就陷到草地裡的感覺.

所以我用了即興拼接長出一大片黃黃綠綠的草地背景.

不同於之前漸層的色調轉換,在此,我穿插濃淡相間的色彩,感覺陽光和陰影混在其中.

右腳---左腳---右腳,我在地板上踩著步伐,就此訂出拖鞋的位置,每一步都是真的.


要有風,要有花 還有飛揚的心情,我要怎麼傳達這種心情呢?必需是一種具體的物件.

至於最後我選擇羽毛而不是草葉,是一種偶然.

偶然從市立圖書館借回來一本古館春一排球少年的畫冊(不是漫畫)那場聞名遐邇的垃圾場之戰,有貓有烏鴉也有烏鴉掉落的羽毛.我因為古館春一的純黑羽毛,突然覺得羽毛太適合了,這才做了九支羽毛貼縫在畫面中.

這些彩色的羽毛都是先把畫好的稿子放在熨斗紙下面,以自由裁剪拼貼出來的.

羽毛完成後再小心放在適合的位置,用細線機縫到壁飾上面.

壓線很單純,都是和緩的曲線,但是不可以有自由曲線拉出的feather,雖然我知道feather freemotion 最快,但是在這個壁飾中沒有要用.

沒有工作室之後,做大壁飾會比以前更困難.

我刻意分成三部份---最大部份是主圖,另外兩個小區分別位於右下及左下.

分別壓線完成才以捲針縫組合在一起.

分開作業,一切都變得更輕鬆,在營造大地紋理的毛線及自由色彩拼貼時,不到一百公分的尺寸,在縫紉機上轉來轉去都不是問題.

三部份組合利用的視覺媒介是大齒拉鏈----十年前做Discovery Taiwan剩下約100公分,終於在此派上用場,也就是說,這個壁飾是我拉鏈系列的第三個作品,好像一切都是命定.

拉鏈是白齒黑底,我在黑底上面貼縫了線蕾絲.這些蕾絲狀的不規則裝飾品都是我在水溶性紙襯上,以自由曲線編織出來的.金黃色與綠色系的線蕾絲,延申到下半部,完全融合到藍綠色的原野中.

之前我就花了很多時間完成七八十片十分公大的六角小木屋,每一片都是在棉上直接拼接和壓線完成,裁出固定的形狀和尺寸,並且在周圍車上一道線固定.不同的明暗,不同的色調拼接,我把它們收到紙袋裡,等到壁飾最後階段再拿出來縫到四週圍,一來做為收邊,一來可以調整尺寸,完成後,整個壁飾"約"150公分正方形.


光是簡要解說壁飾的做法就花了不少篇幅.

解說只對拼布人有用.

我常在外國拼布人的製作記錄中學到不同的思維,在網路世界裡分享,期待愈分享愈豐富.

至於非拼布人,放輕鬆看看畫面即可,沒有所謂懂不懂的問題,

我只是試圖在壁飾裡,捉住一些生活記憶中剝落的浮光掠影.

四周圍手縫上六角小木屋









左下角區塊

右下角區塊